莫梓芫:“遮羞墙”体现政府厌弃贫民
莫梓芫:“遮羞墙”体现政府厌弃贫民2014-09-280人参与讨论
用高墙遮羞,是将棚户区和城中村视作城市的败笔和羞耻对象,将这群生活在其中的居民隔离开来。
作者:莫梓芫
4年前,为了广州亚运会的门面装点,广州大学城的4个保留村外建起了6米高的铁皮墙,当时被媒体戏称“遮羞墙”,没想到4年后的今天,铁皮墙虽被剪得七零八落,但依然像边界线一样标识着这个地方的城中村地位。
奇特之处就在于,一个临时管理行为化作了简单粗暴的长治方式,且被官方认为“有利治安”。4年里,被圈围起来的这群人,也连同这块地域的脏乱差一起集体躲匿在高墙背后,十分省心省事。而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一项尚未提上日程安排的店铺整顿工作,而且不统一完成并装饰一新,意味着村民将继续生活在高墙内。
其实,类似的遮羞墙早就悄然变身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治理“神器”,无论是为了满足市政建设需要,还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,迅速建成的高墙都可以起到“哪里不美,堵哪里”的功能,将一切与城市整齐划一的违和部分划清界限,试图摒弃,也让政府工作化繁为简,甚至可以偷工减料。当然,如此一来,驻扎在隔离地带的人群自然就成为脏乱差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页:
[1]